今年保障房絕對增量將達到600萬套,投資超1.3萬億元;《住房保障法》尚無時間表
“短時間內,在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各種需求的情況下,暫時先讓給那些最需要居住的消費者。這是我們當前調控的一個基本出發點。”
在今日(3月9日)上午就“保障性住房建設和房地產市場調控”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,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如是表示。
他指出,有不少買房人,既不是為了解決當前無處可住,也不是為了改善住房條件,可能考慮到通脹預期,為了增值保值,這屬于當前一些不合理的住房需求。目前調控的重點,就是要把這些不是馬上需要居住來購買房子的這部分消費者,“往后排一排”。
2010年,全國商品住房開工13億平方米,在建30多億平方米,而全國只銷售了9億多平方米商品住宅。因此,齊驥表示,隨著時間的推移,越來越多的住房推向市場,將來會從增加供給的方面來緩解供需矛盾。
而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設,也是緩解供需矛盾、增加有效供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。
他透露,今年將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;去年商品房的銷售量是900萬套,照此規模,今年國家會頭一次在住房供應方面,保障類的住房超過市場類住房。
在規劃的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中,有400萬套棚戶區改造,還有600萬是絕對的增量。其中,兩限房和經適房各有近200萬套,公共租賃住房有近220萬套。
在保障房資金來源方面,齊驥表示,年度投資大概在1.3萬億元到1.4萬億元之間。其中有8000多億是通過社會機構的投入和保障對象,以及所在的企業籌集來的;剩余的5000多億的資金,將由中央政府和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來籌集,將嚴格執行相關規定。
他透露,很快會制定金融機構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,特別是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政策。通過政府補助、注入資本金或者貼息,然后再通過商業銀行貸款,將大大提高融資的能力。
此外,今年中央代地方發行的2000億元的國債當中,地方要優先用于保障性住房,特別是公共租賃住房建設。
對于廣為關注的《住房保障法》,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長馮俊表示,部里已經形成了一個初稿,但是什么時候能夠出臺,現在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。
今年,在政策落實方面,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,要把穩定房價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與官員政績掛鉤。
對此,齊驥表示,“怎么樣考評、用哪些指標來考評、到什么樣的程度要進行約談、出現了什么樣的問題要進行問責,我們要會同有關部門拿出一套具體的辦法來。” |